2021年6月15日 星期二

關於努力的濃度和複利效應

這禮拜適逢端午連假,和著週末,假期變成有三天,作為對照,我發現前兩天,確實如一般的週末一樣,感覺沒做什麼正經事就過了(六日晚上都各花大概四小時跑 UE),禮拜六晚上還莫名的出現了失眠的狀況,到今天(週一)才強迫自己花了六個多小時在把和主管請教的錄音聽完,聽的當下還有點似懂非懂和掙扎感,但聽完後心情竟出乎意料的平靜,有一種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完的安心感,以及覺得「好像去聽其他的錄音鑽研知識也沒這麼難」的信心。

這讓我意識到,原來要進入這種「熱身完畢」狀態需要費這麽大的功夫,起碼要花一個小時的痛苦東摸西摸時間,意識才會慢慢開始集中在課題上,得要花費六小時的努力(還不加我上禮拜用在整理心智圖的時間),才會對於鑽研的東西有一個概略性的認知框架,此時對於該主題因為相對比較通透,懼怕感也會降低。

所以,如果往後一般的週末要有所成,必須屏棄以往利用時間的概念,要的話就是在週六就要全天候衝了,以往都是禮拜五慶祝,禮拜六沒壓力放鬆,禮拜天下午可能因為不甘心稍微看一下,但時間根本就不夠熱身,晚上又要跑 UE,故等到週日晚上才開始就會太晚,通常都是週日晚上送完 UE 後帶著懊悔和自我安慰來迎接新的一個禮拜,預計要做的事一丁點都沒做(更糟糕的是有時還會因為不甘心而熬夜掙扎一下, 變成隔天精神也不好),且一旦週五晚上加週六全天的心放出去兩天,到後面的熱身期就會很長,且放鬆時也會有負罪感,根本談不上有真正放鬆。

所以比較理想的應用是這樣:

週五晚上:有意識地放鬆,看電影、喝酒什麼的都可以,但要告訴自己慶祝只有這一段時間。且儘量兩點半以前睡(也就是跟平常差不多時間)。

週六:若脫離疫情,早上可以考慮去爬山或重訓,總之就是滿足自己「出去」的慾望,但下午開始就得要逐漸的收心,一定會需要暖身期,此時可能會編理由給自己東摸西摸,但還是要盡量客服,黃金期為週六整個晚上,要利用「反正明天還是假日」的輕鬆心情,跟自己想做的事決一死戰,充分地花時間在上頭(UE 基本不跑,除非當周沒有想做的事,若當週有心理諮商,則大概會佔用共三小時的時間,多出的工作量要挪到週日)。

週日:努力了一天,這天可花在和工作較無直接關係,但想精進的東西上(例如:英文、學習法、提問法),本日節奏反而可以慢一些,然後晚上照樣去跑 UE,如此回顧週末就會是:專業、業餘、休息和賺錢都顧到的狀態,相信此時心態會比較平穩。

思想重點:要進入專注狀態都需要大概一小時多的熱身,若太久沒有做思考勞動,腦子會自然的去趨避,因為思考本來就很花能量,必須得讓身體習慣這樣的強度,否則大腦用進廢退,往後要再熱身起來又得花很久。

原文發布的下個週末(6/19、20)實行狀況檢討:

因為糾結在要不要退 PChome 的貨(疫情關係已經超出配送時間),改去直營店買,這樣來來回回其實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做重覆的事(查訂單狀態、計算蘋果官網 12 期我是否負擔得來)

撇除掉這個,我發現週末我可以在一天之內大幅的睡眠後退,週六、週日變成三點多、四點睡已經是家常便飯,如此便會造成可活動的時間被壓縮,好比今天我下午 1 點才起來,假若是 6 點要跑 UE,那麼扣掉吃(午晚)飯時間,中間可以利用的時間大概只剩兩個小時(這還沒算上睡午覺),跑 UE 回來大概也九點多,若兩點要就寢,扣掉洗澡、放空(最少也一小時)的時間,大概只剩下可憐的兩個多小時,這樣整天下來可以好好在書桌前做事、想事情的時間共計四小時(而且還未必可以)... 大概很難達成自己的目標。

在思考後,往後週末「勢必」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維持正常的作息(兩點前就寢),正常時間起床做事,週末可以多睡一點,但了不起也就是睡滿八小時(平常大概七小時),午覺睡一小時的程度。

原因無他,不論是做什麼都好,我都還是希望自己這輩子能做成一些事、掌控自己的發展軌跡(回首一生, 確實有完成一些事情),不要渾渾噩噩過一輩子,近來發現時間若沒有規劃、沒有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就會陷入逃避模式,然後時間很快就過了。

所以,堅持到底,每天一點點的堅持、一點點的小改變,久了才能積累出自己想要的變化,也才能把突破自己當成習慣,多想無益,去做就對了。

補述:所謂做成一些事,具體來說就是之前去聽 Alex 課程時,他所敘述的那樣,過去一段時間有個明確的目標,然後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行動去做,解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然後達成當初所定的目標,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成就。

2021年6月14日 星期一

6.13 今天跑單回來的領悟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都在這個世界上尋找著自己生存的意義

想做一些不一樣的事,好讓自己的人生有那麼一些不同

我想問題是在於,在追求的過程中,如何控制壓力的程度這件事

畢竟大腦的運作必須是在生存壓力之下,但壓力又不能過大(我自己實驗過)

這幾年我一直處於後悔之前虛度時間的事,一有遭遇到任何不順利就會進入負面思考循環

有時甚至不需要任何事情,就會陷入自我責怪,我想,這不利於腦子的思考

真正對理解和記憶最好的情況就是基於「心流」,而心流必須要靠長時間的積累

你不會一接觸某個學問就進入心流,勢必要不斷的給予刺激

所以我想,遇到問題就回想以前學生時代碰到難關那樣吧!

看能不能很巧妙的繞開或通過想辦法解決

盡量不要再去回想過往的事情

或是苛責自己

最需要做的便是覺察到自己進入緊張(很簡單, 心跳加速就是了)

然後提醒自己冷靜下來,讓頭腦拿回控制權,然後想辦法

今天仍有遇到找不到的住戶,或是取餐時前面有排人

但因為我對於這些事都有做好心理建設

所以真的遇到時就按表操課

當然,還是會遇到那種沒有料想到的狀況(例如通化夜市我今天又走了一長段)

抑或是找不到餐廳/住戶時難免的緊張感

但是這時我會提醒自己「慢下來」

因為一急就會失去觀察力,而找東西最需要的就是觀察力

餐廳找不到大不了就棄單,但何不想像成一場訓練自己觀察力的遊戲?

多半還有錢可以拿呢!況且現在有紀錄一些棘手狀況的習慣

所以真的遇到很難找的,我便期待回家後的覆盤

這樣下次再遇到就可以比較從容,例如今天再次去取中崙大潤發時就是

比昨天輕鬆多了,還可以跟負責的大哥講笑


對了,自己進入緊張狀態講話會很生硬

這也是一個自我查核點


再來便是把自己縮小一點,注意力別都放在自己身上

認知到自己也就是芸芸眾生

會對於緊張比較客觀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