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5日 星期一

2019 農曆年之自我診斷


今年的農曆年滿不一樣。

怎麼個不一樣法?一樣的回頭份老家、拜天公、拜祖先、燒金紙、吃年夜飯、發紅包、漏夜開車到花蓮、渡過在花蓮的那些沒什麼規劃卻又勉強擠出的幾個景點... 不一樣的是我的心境,我把「自我」收得很好,面對那些讓我感到不舒服的長輩(例如:大阿姨、二姑姑),一來是因為嚐過了出社會一切靠個人的辛苦與孤獨,我反而滿珍惜自己的「根」,因為有「家族」這層羈絆,所以這群人看到我會有反應(而不是一般社會上遇到的絕大多數的冷漠),所以,就算這些反應中有些是過度的干預,或是仍把你當成一個沒有獨立人格的小孩子,但總之都是一些轉瞬之間就過了的情境,雖然當下會有些不舒服,但其實只要自己不要把壞情緒一直握在手上一直鑽牛角尖,其實一小時之內就會過去的。

二來是自己出了社會,經營了數年社會人的生活,我了解到環境和慣性的巨大與自我的渺小,若不是特別的警醒,不斷的反思和修正,原生家庭以及隨機的際遇往往會讓人定型於自己一手打造的,名為慣性的倉鼠滾輪中,我們以為自己在往前奔跑,但實際上卻還是停留在原地,我稱這個狀態叫做「無明」,無明不僅是沒有進步而已,很可能會產生很多的衝突、沒效率...等等,因為對於事情本質結構的理解錯誤,於是便用錯誤的方式去應對問題,所以數十年如一日地活在沒有長進的循環(讓我想到幽遊白書裡面戶愚呂兄最後被藏馬永遠的困在自己的幻覺中,反覆和自己產生的幻象決鬥,所謂無間地獄大概慘不過這個吧),而對於被他人的無明所衍生的不合理行為掃到的我,今年竟已發展出了慈悲之心,會主動去思索為何對方會有這種舉動,這種舉動會導致他過去幾十年的人生哪些的不如意,每當想到這些,我便不會那麼在意了。

再來的不一樣,是今年對於自己的作息較之往年掌控力強了不少,因為事前已經思考過了過年想做的事並予以收斂,並且認知到沒有體力的話行動力、記憶力和理解力都會很差,所以只要一有自己的時間(即扣除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大概不是休息就是做想做的事,盡可能讓自己每天睡眠充足(八小時以上),因為這樣的關係,我和家人相處的時間變多了(因為以往可能都睡到十點多十一點),和會在意作息長輩的衝突減少了,在車上打瞌睡的時間幾乎沒有,讓我對於和家人一起去的景點印象更深(不像以往都是上車便倒地不起),更容易保持一個有活力的狀態,也讓我充分體認到,原來過去的拖延症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對自己的作息管理不善,導致自身控制力(MP)低落所導致,再來則是想貪圖一次把事情弄完,若不能一次弄完就不想開始的完美主義(但一直不開始內心會越來越焦慮); 第三則是不懂得把問題明確化和切割,導致一開始就有強烈的挫折感,便會找很多藉口不去開始做; 第四則是要明確的排出事情的優先順序,排出前盡力思考完善,排出後力求徹底執行。總之,事前對計畫的構想清楚(才能訂出合理要做的事)、執行過程不吹毛求疵、在執行當中取得得以繼續的滿足感,以及好好管理自己的體力,是強大執行力的基礎,如果長時間執行力低落,那可能要去反思自己的策略是否有問題(可能有策略缺口),亦或是自己對於資源的配置上過度樂觀。

再來,我回到台北住處後,一經比對,發現能夠讓自己有執行力的(包含準時上床睡覺),上述幾點固然是理性上的原因,但我發現這些理性的原因背後其實緊扣著一件事,就是「孤獨感」,在家裡,我充分感受到旁邊有人,雖然原則上在專心做事時不會和他們互動,但我知道他們就在那裡,這樣對我來說反而能夠切出一條與外界的界線,專注於自己的事; 但在台北,我知道回到家,沒有人在等我,且一切是自由的,我發現在這種「預期沒有互動」的情境之下,就沒有所謂的內外界之分了,所有東西都是內在,所有東西也都是外界,此時我會選擇以電視或 youtube 來營造出「有人和我說話」的等價感,但這一開往往就會躺在躺椅上睡著(如果睡眠沒有管理好的話回到家是很累的),不然就是處於低自控力狀態,連起來倒個水都沒有辦法,用以解除這個狀態有幾種方式: 1. 不時和家裡保持聯絡,感受到彼此的溫度。 2. 和朋友約個什麼事,讓自己明確感受到未來幾天有約要赴。 3. 未來幾天工作上要交付什麼東西得準備。 其實總結以上三項,不難歸納出保持幹勁的點在於「感受到和人密切相連」、「讓自己感受到近未來是被人需要的(需要你交東西也是一種需要)」、「未來有個明確的目標」,那種廣袤的虛無感就會消失,你就會把自己塞進名為「作息」的容器裡,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該做事做事,自制力大幅提升,而一但塞進去了,這樣的作息就會自動產生良性循環,主要是睡眠睡得好 MP 就會高,吃飯吃得飽身體才會有能量且不受飢餓感打擾,在這兩者都成立的情況下,工作就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人果然是一種群居動物,那種可以離群索居,獨自領悟出重大的東西(或至少不會瘋掉)的人,畢竟還是極少數,至少這幾年下來,發現我不是這樣的人,還是得確實的感受到和這個世界的羈絆才行,另外,我做事總是有某種程度的慢條斯理,所以透過訂定合理的 Deadline 反而會激發自己的潛能,讓自己更有幹勁。

最後,我想今年是得直面自己的勤奮閱讀與思考,但思考是思考,閱讀是閱讀,兩者分家的問題,我缺乏基於現實問題去找資料、進而消化零星資料統整成有用策略的能力,或至少說這是我的弱項,我總是看一些不著邊際(例如哲學)的書,用極抽象的方式來思考這個世界,但和公司老闆談完後,覺得這樣的習慣可能得修正了,我得習慣針對實際的問題去做功課才行,而這個做功課是目標導向的輕拳,而不是要搬出大部頭的書整本看完的重拳,不是沒有研讀完整本書的時刻,但要記得人的時間有限,要先花在具體解決問題的刀口,整本研讀完,對經典再這樣做即可。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和富蘭克林都有說過這樣的話。

對了,這次過年有和妹妹去清大一對一散步,過程中有提到我來台北的初衷,是為了證明不用按照家族的那套過活,也可以成功,也可以很快樂,我得先成功起來才能把他們也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