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日睡眠七小時,不要試著「睡到爆」:如果要不導致失眠的話,我的理想睡眠時間可不是每天八小時,我有一陣子就這麼做了,但結果是焦慮的失眠,每天八小時對應的會是「在三點到三點半之間才有睡意」,我到後來導入中泰輔導計畫、送 ubereats,有一部分原因是「要讓自己累一點」,謝天謝地這奏效了,不過反思如果這麼累的生活也只讓我睡大概七小時(週末似乎會自動節律調整為八小時),那每天八小時又不勞動確實會導致失眠。經過實驗測試,理想的睡眠為一點半就寢,兩點睡著,九點到九點半起來,當然這和白天工作的勞累程度有關,尤其大腦的耗氧量很大,所以復工後可能仍得觀察一下,以前公司為例,我每次回到家大概九點多,但會先經歷一段完全無力、開電視來看然後睡死到十一點左右的「短暫小死亡」,但我想那是太多狗屁倒灶的事情引發的負面情緒所造成的影響,按理說越優秀的公司,我應該可以把心神越專注在「事情的進展」上,所以我預估這樣的疲勞度應該會少一點,我們後續再來觀察。BTW,我一開始就是放任著身體睡到他開心再起來,這不對,會導致嚴重的失眠,睡醒時保持一些疲勞度是好的,自己要想辦法驅走這些想睡的感覺。
- 午睡半小時:午睡的半小時可以充分讓身體充滿活力,通常我午睡完精神上就不會再疲勞,直到晚上要就寢時分。
- 維持專注:好了,前兩點把最重要的睡眠問題講完,接著講每天的精進。我這陣子發現的訣竅是,每天立定幾個目標,如果事情太大就切割並征服,切記目標要清晰,不要三心二意(我的嗜好是多元型,所以格外要注意「思考事務的優先順序,並捨棄那些目前不那麼重要的」),蕃茄鐘工作法也許真的有效,但之前都只有概念,等待我去研究一些執行細節。--> 研究完,發現核心概念就真的只有「試想你現在在搭飛機或客運,為什麼那時都特別專心呢?因為沒有其它的干擾源、也沒有太多能做的事,你的雜念也就特別小,試著把生活中的時間都切成像這樣的片段,讓自己專注,會發現效率驚人」。
- 建立習慣:發現建立習慣幫助我能夠更規律的去做一些事,因為我的興趣本來就是很多元,所以如果不用宏觀戰略將事情加以排序,會變成東做一點,西做一點,以現在的生活來說,一天大概可以安排做三件事,一件是比較深度的思考(例如十年復盤、履歷),大概佔 2.5 小時,另外兩件是比較進修型的事,大概各佔 1.5 小時,上述共計 5.5 小時,是經過一個多月的測試後沈澱下來的「整天進修型」作息(再長會超乎大腦負荷,不長久),所以復工以後要盡快抓到符合現況的良好習慣。
- 目標導向:經由反思並參照刻意練習理論,擁有一個目標是很重要的,我很多時候會陷入恐慌是因為大腦已經習慣「我做得不夠」這樣的感覺,並對於一天能完成的事會有非常不合理的期待(過度高估),而這幾乎一定做不到的工作表又會加深焦慮感,產生惡性循環,所以我現在練習將自己想達到的目標很明確的寫下來,將其拆解成小塊,合理的安排在一天的作息(前述的習慣)裡,如果一天小目標達成就不會再自虐的認為自己虛度,讓正向心情籠罩。
- 幾個持續要額外花心力的事:一些事情不能因為復工就停止,要持續的做,和工作相關的(但不完全一樣)包括:吸收 IT 知識、吸收科技新創趨勢、學習溝通技巧、維護作品集(類似履歷),其它包括:送 ubereats 加速資產累積速度、持續吸收金融與理財知識 (當然也要有動作)、 持續拍片剪片(為被動收入和連結的機會來源)、持續推進動畫合作、 持續研究思考方法並應用、讀書、持續學英文。哇,好多事得做,我得排一下優先順序和頻率。
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待業三個月的林林總總(下)
這幾個月來發現了一些重要的事實,我認為將來復工後仍應維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