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三月初返鄉掃墓的思辨紀錄

今天有和爸爸聊到一個問題,事後想想覺得滿有趣的,所以寫這篇文章記錄下來:

我用「顏色的分辨率」來比喻有的人看事情比較簡單,輕易的下定論會喪失很多細節,也有可能因此錯過一些機會,真實世界的色彩是 32bit 全彩,但如果一個人看世界的觀點太過單一,那就會像你只有 256 色,對你來說紅色就只有一種,但對於全彩的世界來說可能光紅色就有一萬種,爸爸當下滿表贊同的,他特別再 rephrase 的是謙卑的部分,說如果一個人謙卑的看完一件東西,得到的會比早就下定論的人要深刻。

我滿同意這件事的,一直以來都是,所以對於妹妹說的:「我們家的人好像每次都往東走,但我就想能不能自己嘗試著往西看看」。

但我回到台北時,忽然意識到了矛盾之處,我舉幾個例子如下:

  1. 之前要買檔車時,跟他分享了本來想拍視頻來解釋為何要買檔車的動機,他跟我說的是:「沒關係,我不想知道,因為我的時間很有限,我必須分配自己的心智大餅」,所以就這件事來說,重機 = 危險 = 不必要的標籤,想必是牢牢的貼下了,這是否意味著一種看法的單一,並非客觀虛心的去看世界?
  2. 今天討論到信用卡分期,他是說自己很不喜歡分期,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分期一定不會有真正的零利率,且每個月為了那一點小錢還要記得去繳交信用卡費(有一次他忘了繳就被銀行警告),覺得很麻煩。然而,如果有稍微逛一些網路賣場,就會發現真的有分期零利率這件事,且我的花旗信用卡也是每個月要手動繳交,我並不會覺得很容易忘,再說,如果真的有好處的事,設定個自動扣繳應該不難吧,再來是我覺得對於一些不想造成現金流太大壓力(或是有良好理財管道)的人來說,如果一個一次要掏八九萬出來(例如買電腦),跟你可以分 24 期,每期只要付三千多塊,後者對於現金流的壓力當然會小很多,我便可以把這筆錢先去做其它投資,到真正要付出去這筆錢時,它已經為我又多賺了不少錢。他直接的給分期付款,乃至於信用卡貼了一個「負債不好」的標籤,無法客觀的去看待這件事,所以也少享受了信用卡的便利性,這也是一種拒絕去認知所造成的損失。當然,我並不是說信用卡一定都是好,它會讓人喪失花錢的感覺,對於沒有自制力的人來說確實是一件危險的事,我接受上述這種理性的分析,但如果講不出太具體的東西卻一昧的抵制,是否又犯了一開始講的「太早下定論」的問題呢?
  3. 再來就是我們家一直以來的遺憾 -- 各種的投資管道,例如:股票、基金、房地產,他其實各有一些標籤加諸在上面,股票和基金是在賭博,房地產買了會當屋奴,這些在他意氣風發時當然不在話下,甚至到後來他已經開始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時,仍然會給自己一個說法:「我們沒有像別人那樣的天份」,事實上每個人都是從不會開始學,如果拒絕認知到這些都只是理財的工具,越花時間了解才能發揮它的正常功效、降低其風險,一昧的去將其貼上標籤,是不是又會像他過去三十多年一樣,失去了很多本來可以將財富放大的機會呢?而這是不是也是一種輕易的下定論?
以上是我目前立刻能夠想到的矛盾反例。

我猜想爸爸在講「謙卑」時,腦中所浮現的畫面應該是年輕人對一些四五年級生所認可的東西、政治人物嗤之以鼻的模樣,所以他才說「要謙卑的把話聽完」、「如果輕易下定論的話會損失很多東西」,但他自己可能忽略了,所謂的謙卑是雙向的,同樣年輕世代的意見,也需要長一輩的人耐心聆聽,而不是一直搬出長輩架子認為「你們就應該聽我說」。

不過因為今天掃墓的車上他有提到說他對於以前阿公認為他是大哥,其他人應該聽他的這樣的事很不以為然,覺得要當 leader 應該是要付出更多,而不是一昧因為年紀大而要求別人聽他的,所以,我在想,上述的那些矛盾他應該沒有那個想用長輩意見壓人的意思吧,或許我也可以不要這麼快帶入長輩晚輩的角色框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