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你還在期待那個唯一的真愛?
事實上大腦有鈍化效應(吃同樣的食物一直吃一定會膩),所以任何人之間的熱戀期大概只有半年,世界上最長的紀錄也只有兩年九個月。所以任何親密關係都會經歷:熱戀期 --> 爭吵期 --> 家具期 --> 家人期
經過斷層掃描,發現熱戀當中的人大腦反應很不正常,內分泌失調,類似於精神疾患者,對對方的事都會產生過度反應(黃舒駿:戀愛症候群),此時的人所謂的理智判斷和真正的理智相差甚遠,但當下他們的承諾都是真心的。故半年後這些症狀消退後,客觀現實上的矛盾浮現,必然進入爭吵期。
如果度過爭吵期仍沒有分手(吵膩了、覺得差異還不至於要到分手、沒有遇到更好的對象)便會進入家具期,家具期是指:把對方當家具,只有發揮功能時會意識到它的存在,平常會覺得放在那邊很佔空間。
最後迎來的是家人期,此時兩人就像家人一般,互相依賴、互相照顧。我猜從家具到家人期應該是最後看開或看懂了雙方的差異,選擇接納然後互相扶持吧!
柯心理師有特別強調從家具期到家人期有另一種奧妙,兩人可以相安無事很久。
P2. 毀三觀(轉念)
以上各期就像人生的春夏秋冬,各有各的風景,我覺得帶來觀念上比較大的轉變是:1. 我們之間難溝通是不是有問題?錯,難溝通是兩人夠親密必然帶來的現象,你和路人或不夠熟的人都很好溝通,但親近到一個程度就會發現小小的生活習慣都可能會吵,你會發現就算不用來上心理課,每年好溝通的日子都會有 10 天,就算你很努力,可能也只有 10 天。
2. 只要溝通好了就會一直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是你的預期不正常,基本上書讀得越高的知識份子越會有想掌控一切的傾向,其實把日子過下去比一定要和對方講個水落石出重要。
這邊他講了一個故事:德國人跑到希臘去旅行,發現希臘人怎麼過得那麼爽,都不用工作常常請假開著車出去玩,回到德國後一問之下才知道希臘人的錢都是從德國借來的,他們開的車也是德國人辛苦工作製造的,德國人不需要度假,只需要定期去銀行刷本子看到數字增加就很開心,希臘人則是即時行樂,本來希臘人和德國銀行談好了只要定期支付利息就可以繼續借錢給他們,德國人也樂於勤勤懇懇工作,雙方各安其命,痛苦的來源是這位德國人去希臘搞清楚了這一切,他覺得很不平衡,為什麼自己要辛苦工作希臘人可以坐享其成,進而引發了痛苦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本來就存在差異,執著的要弄清楚未必會帶來快樂)。
我個人覺得不是溝通無用,我們仍關心對方的想法,而是溝通的觀念和技巧要正確,溝通太過積極也會讓對方覺得強勢。
人生如果有正解,就不會有「專家」,大家自己買書來看按表操課就能得到幸福了,一切都是權衡與取捨(知識份子思考要立體),以上提到的轉念看似小小的,但我覺得可以在關鍵時刻起到很大的作用,避免你繼續鑽牛角尖下去。
P3. 論婚姻的好處(當然這邊指的是一場「好」的婚姻)
婚姻意味著原本的人生進程應該微調了,你可能無法再完全的做自己(老師說結婚誓詞有說到「不能做自己」這句話,但我去查了幾個版本沒看到)--> 這樣會不會很可惜?以下是另一種觀點(老師講出很多名句)。1. 你不能做自己,是因為你將擁有一個全新的自己: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過完這一生,會不會有點單調?如果沒有冬天寒冷和夏天炎熱的襯托,你怎麼會懷念春秋的美好?生命有酸甜苦辣,就像你不會只吃同一種菜,你的那些潛藏的性格會在親密關係中被開發出來,你會得到一個更豐富、你沒想過的自己。 這邊指的是擺脫我們從小被制約的「確定性思考」。
2. 從決定論中釋放自我:我們好像老是在害怕不被別人愛、孤獨的活在世上,其實我們真正想逃避的是「面對自己沒有勇氣去愛(承擔期待落空的風險)」,我們確實沒辦法完全控制會在的世界,但如果因此而完全不去做任何事情,人生將會一事無成。
書讀越高的知識份子越常用這種決定論來看事情,書讀不好的同學不會對於事情有過高的期待,因此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困擾。事實上只要認真表達自己的想法,運用好的溝通技巧,就算仍不能達成溝通目標,至少你變成了更好的自己,而自己是你唯一能夠控制且應該期待的,老師說到:「把自己的大腦搞定,比想把對方的大腦搞定,要來得更加真實且專業。」
婚姻像是人生換季,要換不同的衣服,生命進入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層次、更豐富
P4. 為什麼相處、溝通這麼難?
因為人有原始腦和理智腦兩個部分,原始腦會設法追求更舒服,理智腦會想讓自己更好更優秀,兩腦互為拮抗,原始腦是很久以前就存在的,關不掉且反應速度會比理智腦更快、更不費力,過度壓抑只會造成他在關鍵時的反撲,所以不要與之對抗,而要適度讓他舒展(對於追求更好自己的人來說,意識到這點也相當重要,因為這代表著你不會對自己過度自信,意識到自己此時有可能是受到原始腦的操弄)。在親密關係中,理智腦過度旺盛代表太替對方想,太退讓,會讓自己心酸; 原始腦過度旺盛代表太追求自己的快樂,不顧對方的想法,會讓自己心虛,所以最好的作法是在自己和對方的想法之間抓一個平衡點(可將一週劃分為 7x3 = 21 個空格,去規劃要做什麼,是以對方想法為主還是以你想法為主,用量化的方式取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點,要徵詢三個人的意見才比較準,看是要往自己或是對方的方向調整)。
和對方的契合度(同值性)高的話,排上述行程會比較不費力就能滿足自己的需求,但相對的可能生活會變得比較容易預料,可能會乏味(思考要立體)。
原始腦特別開心時就會比較好溝通(一年大概 10 天),通常是生活順利所導致(人過得舒服了),此時會變得比較輕鬆,幽默感會出來,比較能用另一種觀點看待對方的意見。
P5. 溝通要做到的
用 20~40 秒把自己的想法講完(2~3 個點),若無法,代表你連自己的想法都不清楚(如果對方看起來臉色很難看,就要趕緊進到第二趴)--> 用這個量尺來衡量自己
+
替對方的行為找理由,照顧對方的原始腦(當原始腦被照顧時,他會有舒服的感覺,進而影響到他的理智腦,較有心情聽你的訴求,較好溝通)
語法:我知道你想... 其實是因為...
若上述方式無效,當天先打住,隔天一樣的方式再來一次(學歷較高執著的特性會比較強,認為事情一定可以解決)
心法:接納不一樣的觀念,兩人不一樣很正常,你對不代表他錯,若不接納彼此的不同,也沒必要交往了。
活得很開心的人,會把自己要講的縮小,考慮到對方的需要(開放勇敢的狀態)
活得沒有很好的人,會很想讓別人知道我是如何想的
--> 很有啟發性的一句話,所以我們可以此來作為衡量的標準來反推對方的狀態
結語:兩人相處上還是有很多術的成分,只有理解了大腦的運作,我們對於「溝通」才會有合理的預期,也才會有前進的基礎點,這和我一直以來秉持克服挑戰的方法論相符。而對走到戀愛後期與婚姻那段,雖然我沒有經歷過,但我覺得柯醫師說得真切,令人動容,好像是可以解答人生意義等級的那種心法,我沒有從任何長輩們的口中聽到過這樣的人生哲學,相見恨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