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禮拜跟我輔導的朋友在某天晚上聊到很晚(我輔導他來台北發展、人生升級),他突然跟我說了一些深埋在心裏的那些陳年往事
媽媽(泰國配偶)帶爸爸去賭六合彩,輸掉兩棟房子,媽媽跑掉,爸爸出車禍傷到前額葉,導致不僅少了一隻手,連帶情緒都不太能控管,常常破口大罵。從小就被送去給阿嬤帶,等到國中回家已經是這副光景。他的故事大概是這樣。
他有一陣子活得很黑暗很黑暗,唸佛經似乎也無濟於事,反而越念越累,對於佛教的一些超脫輪迴的法門(例如不能殺生)也並不認同。同時對於人有一死這件事顯得不能接受。接觸到基督教之後,發覺聖經至少比較看得懂且認同,且開始接觸基督以後,生活的事顯得比較順利了,所以就順勢信了主。
近年來我對「宗教」這件事喜歡用禪宗「以指標月」來做比喻,其實月亮是重點,你用手指去指、雷射筆去指、用愛的小手去指,其實都不是重點,指頭只是標定月亮的工具。同樣的,其實人信宗教不外乎是兩個原因,一是心靈獲得平靜或快樂,二是出於對死亡的恐懼,對於獲得心靈平靜這件事,我個人認為要獲得快樂只要這些要素:健全的社會環境、健康的身體、談得來的同伴、成就感、不虞匱乏的金錢(才能換得生活所需),上述的後兩點可整合成「自己認可的社經地位」,其實上述的要件大多都是「理性」可以去達成的,但我們常會感到無力可能是自己的出身過低,所以對未來沒有希望,或是自己陷入一些自己沒察覺的行事慣性,而這些慣性又導致上述幾個快樂要件被剝奪(例如:長年喝酒應酬導致身體出狀況、長年追求賺錢導致沒有經營好與子女的關係、缺乏社交互惠概念導致沒朋友... 等),從而轉求宗教的心靈慰藉,宗教教義確實可以改變我們的心念,進而改變我們的行事慣性沒錯(教友同時又可以成為精神支持),但是如果 zoom out 一點想,就算不需要宗教,我好好保養我的身體、認真互惠的對待朋友、努力找到自己有熱情的工作投入、抽出一定的時間經營與家人的關係,好像也可以達成上述目標?
好,如果我們過著開心的生活, 那面對意外之災或死亡的恐懼,這個要怎樣才能釋懷?我曾見過一些宗教(哪些我就不點名了)動不動就發起以下論調「你看他就是不信xx,所以意外來臨時頓失精神依靠」、「我們人就算風光一世,不還是終究要死」、「現在天災人禍不斷,就是因為不信xx神,神才會降災給人類」,我是覺得... 意外就只是意外,不太是什麼神的旨意,有些意外我們可以盡量避免(例如:天黑走路穿反光亮色衣服、天候不佳不要出行、滑雪不要做超過自己極限的行為),少數則純粹是機率的遊戲(例如:坐在家裡被隕石砸到、碰到海嘯),無論是哪一種,我個人認為「活在世界上就是一種生存抽籤,透過數萬年的努力,人類已經把環境改造得相對安全了」,所以妄想透過信教「不要發生意外」似乎不太可行,事實也證明不太可行(有些宗教會把意外解釋為神的旨意),接著就是發生意外後的釋懷問題,我也是覺得這點也是正向心理學可以處理的,未必一定只有信教一途,如果你是夠理性的人,不妨想想以下 Discovery 場景:「一群羚羊在喝水被獵豹攻擊,其中一隻被咬成跛腳,但那隻被咬的羚羊應該不會去思考牠怎麼這麼衰之類的話題,牠只會帶著殘缺的腳繼續努力求生」。寫到這,好像覺得這一個系列的擔憂大概都是這樣,因為人們所謂的天災是過去地球四十多億年的「常態」,而意外和死亡,則是每個生物的「常態」,想著要不會有天災是一種妄想,想著不會有意外和死亡來臨是一種傲慢(為什麼你有差別待遇?),我們頂多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去盡可能事前避免、並做好來臨時的相關準備與心理建設。關於這點,個人淺見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同時也必須接受生命的無常,對我個人比較有效的方式是「好好過每一天」、「珍惜心愛的人」。
人類大歷史有提過,宗教其實是組織起人類的重要「虛構故事」之一,我基本上也覺得,只要能弭平心理的各種傷痛,其實不管你採用什麼故事都沒關係,重點是你開開心心過得好,只是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教義,多半宗教也都會有排他性(認為別人的神是假的),我比較感冒的是因為這些教義而產生爭執,試想一份現在的新聞稿可能都會有很多解釋方式了,更何況幾千年前的文本?相信自己的宗教當中的故事,就難免要去詆毀其它宗教裡與其牴觸的地方,我們信仰宗教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快樂、面對不如意甚至死亡時更加平靜,我一直覺得如果要達成這些目的,你必須相信整套宗教(戒律及其故事),乃至於和其它宗教或教派發生牴觸,那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相信宗教,更直接的去修習正確的各種知識(健康、人際、心理... 等)即可。
越了解人的大腦,越會覺得它是個太過奇妙的存在,也同時很容易愚弄,所以如果沒有嚴格且客觀的邏輯規則訓練,其實那些情緒是很容易影響我們的認知的,而情緒又是很好被操弄的東西,所以,你怎麼能確定自己的情緒不是被一些把戲所操弄,而不是真有一位至高無上的神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