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心肌群很重要,三頭也很重要,當然大腿也是,尤其練好三頭後,感覺發力的突然性會提高一個檔次。
2. 以中直來說,握拍有一種狀態是絕佳的鬆握,可以兼顧正手拉球、反手快撕、切球... 等動作的靈活性,要握到那種放鬆程度才能充分體會「手腕發力」的真諦,發球不轉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1/31 補:要抓住正確的反手持拍姿勢,只要記得三個重點:
A. 球拍記得打橫,像是橫拍那樣,越接近橫式持拍打法上越多變化
B. 反面三隻手指記得要疊起來(而不要三指都展開),且不要完全伸直,有點彎曲
C. 全部手指放鬆,僅靠一點力量「夾」住,握住拍子
Note:可多看一些橫拍球員打球來揣摩反拍感覺
3. 雙打發球時,拋球的位置可以接近身體一點,好像有一個點會讓手腕很能發力,發出的球會很轉。
4. 以我的身高來說,之前其實打球都太靠近球桌,所以沒辦法充分發力,以我的力量來說其實可以遠一點,大概距離 1.5 個小臂長最恰當。
2020年1月18日 星期六
2020年1月3日 星期五
桌球握拍小領悟
今天打桌球時打得特別順,除了最近比較會有看球旋轉、戰術意識之外,我想特別紀錄的是今天的握拍似乎已經達到了「無感」的水平,也就是拍子握在手上但很輕鬆,像沒有握拍一樣,因為右邊拍肩已經打磨得很適當,所以食指第二指節的肉的部分可以完全貼在拍肩上而不會有任何不適感,這樣我稱為「鬆握」,適合使用的時機為「發球之外的任何時候」,尤其這樣食指放鬆的握法有利於拍子打橫來進行「直拍橫打」,對於反手起下旋、反手快撕都很有利,可以達成 放鬆 --> 緊收 的最大瞬間爆發力。且如此鬆握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手指去佔用反拍拍面的程度會相對縮小,那麼使用反拍時會打到手指的機率就會進一步下降,可以使用的拍面空間更多,這種握法如果比較具象來說可搜尋「大鉗式握法」。
另外一種比較緊握的,可以想像成日式直拍的握法,食指第二個關節頂在拍肩上,食指和拇指往深處扣,這樣的好處是限制手指的發力,只能用手腕發力,比較不容易發出意外的發球,適合的場合為發球,這樣握也會比較緊一些,所以手腕可以使勁的甩,發出旋轉很強的球出來(尤其是下旋),因為發球多半都用正面,所以不用擔心握太深球會打到反手面那幾根手指的問題,可搜尋「小鉗式發球」。
如果當天手感好,其實大鉗式握法一樣可以用於發球,完全視臨場情況隨機調整。
以上調節做得好可讓中國式直拍提高兩三個檔次,尤其是反拍拉球的部分。
另外一種比較緊握的,可以想像成日式直拍的握法,食指第二個關節頂在拍肩上,食指和拇指往深處扣,這樣的好處是限制手指的發力,只能用手腕發力,比較不容易發出意外的發球,適合的場合為發球,這樣握也會比較緊一些,所以手腕可以使勁的甩,發出旋轉很強的球出來(尤其是下旋),因為發球多半都用正面,所以不用擔心握太深球會打到反手面那幾根手指的問題,可搜尋「小鉗式發球」。
如果當天手感好,其實大鉗式握法一樣可以用於發球,完全視臨場情況隨機調整。
以上調節做得好可讓中國式直拍提高兩三個檔次,尤其是反拍拉球的部分。
2020年1月2日 星期四
海明威名言
“All good books are alike in that they are truer than if they had really happened and after you are finished reading one you will feel that all that happened to you and afterwards it all belongs to you: the good and the bad, the ecstasy, the remorse and sorrow, the people and the places and how the weather was. If you can get so that you can give that to people, then you are a writer.”
― Ernest Hemingway
― Ernest Hemingway
(自己的)翻譯:
"所有好書相似的地方在於裡面描寫的東西比現實還真實,當你讀完會覺得裡面所有的事情都曾經發生在你身上且屬於你:那些好的壞的,那些狂喜、悔恨與哀傷,那些人、地方與天氣如何。如果你能做到這樣,那麼你可以將這些給予人們,於是你便成為了一名作家。"
-- 海明威
大便時的醒悟
如果你聽一個人敘述一件苦惱已久的事,這件事他犧牲了很多、做了很多,你可以詢問他「那為什麼你不 quit ?」,從他的話裡你或許看得到真的無奈、虛偽造作、執著的追求、偏執的思考、行為模式的無明... 總之,從這個問題你看到了一個人的靈魂。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