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上海行之心得(二)


排隊的時間很長  我試著跟他們互動  例如眼神交會時點頭微笑
或是攀談  不過他們似乎也不太好聊  他們只和自己的家人或同鄉有話題  不太大方
這和我去歐洲  美國的經驗恰好形成強烈的對比  
眼前的這群人 外觀和語言是相通的  但我卻完全不曉得要如何跟他們開啟話題
就連說自己是台灣來的  他們多半也只會應和一聲  我想他們大多沒有經濟能力去吧
台灣之於他們  只是一個遙遠的符號罷了  這種感覺很奇妙  明明兩方講的話都聽得懂
不過大部分時候是沉默的  除非  你手上拿著什麼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例如台灣館的贈品)
他們會主動問上一問  所以我想他們並不是害羞  他們是語言相通  但文化不通的人們


相反的  那些老外  外貌和語言都不同  但很多都很樂意和你聊  天南地北的聊
甚至主動告訴你當地的資訊  他們是語言不通  但文化相通的人們
我們這一代看了一大堆的好萊塢電影  接受西方教育  飲食  衣著等
淺意識早已植入那一套了  這點我在美國館時有明顯感受到
看他們的歡迎短片  就像在看一場好萊塢電影  好笑但事後回想好像沒什麼
(就是很多美國人在努力學習說"歡迎光臨美國"  當中很多自然產生的笑料)
接著是談美國精神的兩支短片  在講如何尊重每個小朋友的創意
讓他們能夠在童年盡情舒展  以及只要有決心便可以替世界做出一點改變
這樣的美國精神

據說美國本來不太想花錢參展  是大陸很想辦好這次世博  甚至替美國出錢蓋展館也行
這樣的堅持下才勉強弄一弄  弄出來的東西  好像是開展後一個月才好的
三段影片外加一個贊助企業攤位區  簡單介紹各企業的主要產品
以美國的實力來看  真的是很敷衍的東西  我想美國一個郡假如認真弄的話都不只這樣


這裡很有趣的現象還有一個  就是大多數的人面對問路都很不熱心
一般的路人也就算了  就連職責所在的公安  城管  頂多就是跟你講"前面"  "右邊"
然後又轉頭和朋友聊天  好像多講幾個字就要扣薪水似的
裡面勉強合格的只有俗稱小白菜的世博的志願工作者  他們由大學生組成
涉世未深  沒那麼油條  或許也因為他們就是選來要被問路的  受過專業訓練
比較不會展現出不耐煩的態度  但用詞還是"前面"  "右邊" 那套  我只好再三確認
美中不足是他們的服務比較僵硬  而非發自內心的那種服務熱忱
我想  以他們目前的文化進展來看  大概還很難做到"服務"的精隨
頂多是很生硬的去遵守老闆所訂定的守則而已  我在去"兩岸咖啡"吃東西時
就聽到幾個服務生排好隊  用像念經一樣的語調  很快的念完服務標語
鸚鵡學舌就是這樣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