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0日 星期二

淺意識對於理解力、組織力的影響

最近因為參加心理諮商而比較關注於心理方面的書

學到了要接納自己情緒的觀念

並在接納後,要學會「利用情緒」

一旦了解了這點之後,對自己、對外界感覺上就回到了一個比較正確的位置

比較不會有妄念的存在,我覺得這樣活著的狀態比較貼近「客觀的真實」

神奇的是當心情比較鬆下來之後,對於對話的理解力和記憶力也得到了提升

以前必須要透過錄音反覆聽才能記憶的,現在竟然可以不需要依賴

腦中對於要講的東西也比較能預先組織,之前一定得先寫起來然後看小抄

我想這或許是「與情緒和平共處」帶來的力量

2021年4月12日 星期一

給家人的影片分享

 這禮拜看到兩個有意思的視頻,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來有錢

從頂級富豪的後代紀錄片出發,探討若這輩子不需要工作的話要做什麼,我覺得有趣是因為它用另類的角度去帶到了生命意義這樣的問題,如果跳到人生的尺度來看,這些人的迷茫其實不比我們要少,人生的意義感是少數錢買不到的東西,這些超級有錢人其實也有著和我們相同的渴望「追尋人生意義的自主權」以及「被肯定」,人生的意義對我來說更為好理解的說法是「找到自己甘心持續付出的定位」。

當然身為富二代他所能動用的資源比一般人要多得多,但再想深一層,如果這麼輕易的開外掛,那麼要獲得多大的成功才會讓他們感到足夠成功呢? 難怪這部紀錄片的發起者後來跑去解決貧富差距的社會議題了(就不是用賺了多少錢來衡量)。


影評:更好的生活

電影「更好的生活」用
17 分半講完,我覺得把這部片詮釋得很好,用另一種角度探討生命的意義,而這也是大多芸芸眾生所會經歷的路(創造繼起之生命),雖沒有看過原片,但感覺電影中把父子情刻畫的很好。

2021年4月11日 星期日

諮商師下的錨點

這幾天一直在我心中不時重播的就是:「蛤?你都攬在自己身上喔!」

如果以當責的角度來看,事情失敗的話,不應該怪責自己嗎?

真空

工作是讓人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在某件事情,人際也是

然而欲練神功,一定要把自己的心凝在一件不會由外界決定的事情上

也就是「自己追求的事」

2021 清明連假感念家人的信(以 LINE 送出)

週一回到台北,隨之而來的就是繁忙的生活
到今天才有一點空閑紀錄一下上週回家的心情


上週回家,有一部分是預計跟家人聊轉職的事

另一部分則是純然的相處、陪伴

因為時間比較充裕,所以和每位家人都有充分的相處時間


感謝爸爸精心準備的生日朗誦「幸福時刻」

並在事後說明背後這首歌曲的意義(雖然有點催淚)

讓我們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生日相聚


感謝媽媽的好手藝,培根義大利麵加柴魚蔥花

很好吃、這口味在外面沒吃過

可惜那幾天頓頓大餐,沒能把它吃完


感謝妹妹費心準備爸爸的生日蛋糕

以及週一下午一起去清大散步

我很珍惜現在能夠互相交流想法的時光


晚餐時搭配「經典詠流傳」蔡琴的「渡口」那集

也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確實,人生的很多關卡就像一個個渡口

親愛的人只能送你到渡口,剩下的路要自己走

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

賦閒目標、一些領悟與心情紀錄

透過實驗找到自己最佳的節律,建立持之以恆的思考習慣

往後開始工作白天的工作會花去大量腦力,如何在晚上依然有兩小時的腦力勞動? 要去實驗


如何篤定的用一種身份而活?如何產生一種篤定的想法?


人要懂得與世界「協商」,而不是固執的、單向的一直說著自己的想法,沒有交流。


和去年的待業相比,這次是有明確期限的,所以心情上更加穩定,能夠更專注的做預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