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是一項很靠小臂做終端加速的運動
所以多半應該要讓球「維持在小臂劃一個扇形的那個平面以下」
why? 因為那個平面對於咬球來說是成功率最高、手感最好的
如果擊球點太晚寧可後退一步,而不要用整支手臂抬起的方式擊球
所以,再把最近的幾則領悟整理一下:
- 用小臂做終端加速度,但不是硬發力,而是放鬆後像鞭子一般的瞬間發力,一定要有先行的放鬆
- 記得不論何時都要轉腰發力
- 用類似勾的方式來擊球,球才會轉
- 不要急著打球,要借助球過來時和它合上力,且這時大腿和腰才有時間充分做完動作,這樣打出去的球才會最有球質
- 打完球後借助左腳的力量主動發力還原(這很重要)
- 除非是搏殺球,否則不要發死力,大概至多發到七成力就好,因為還要考慮到還原
- 打到球之前,前臂乃至手掌都放鬆
- 記得有摩擦到球即可,不需要整個揮到左上角
- 記得節奏不要太快乃至於準備動作沒做好,我的節奏常常都是過快,應該多利用時間做看球點、移位、引拍的動作,會降低失誤率
- 反手記得不要用手腕硬發力,應該是用前臂輕鬆揮動,一樣要抓到那個摩擦球的感覺
另外,對於中國直拍的部分,我覺得持拍來講只要記得一個感覺:想像自己是在拿橫拍,所以球拍應該要盡可能維持水平,此時食指自然扣住,後三指也會很自然搭在背面,呈現完全不費力的狀態,且此時反手拍面會自然形成一個最合適(比較不容易漏球)的角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