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Keep it Simple, Stupid.



把世界上所有的藝術品都塞進一個房間裡,不可能成就一座偉大的博物館,那只是一間倉庫而已。讓一座博物館變偉大的關鍵,不在牆壁上,而是一個懂得說不的策展人(curator)對藝術品的去留,做出了謹慎決定。這是一個編輯過程。比起掛在牆上的藝術品,還有更多的東西是不在牆上的,而將所有可能性加以篩選、再精選後的「子集合」才是最好的。
-- 工作大解放 P. 77


禮拜三回appWorks聽Jamie演講,他最後用簡潔的自創縮寫替Web 3.0下了一個總結:
Web 3.0 = SoCuMobiSM = Social + Curation + Mobile + Social Media
其中"Cu"代表的是"Curation",Google翻譯為「策展」,白話來講就是在一堆東西中根據某些原則做篩選、編排,決定哪些東西要展示、哪些留在倉庫裡就好的動作,例如:博物館展覽品的陳列、百科全書條目的收錄,執行這樣動作的人稱為Curator(策展人),在這個資訊產生速度遠大於消化速度的時代,我們的確需要很多這樣的人(或機制)來幫我們過濾四面八方的訊息,我認同這會是一個趨勢,在適當的時機提供適切的內容是一個很有份量的利基點,反之資訊則是不請自來的惱人東西


唔... 篩選東西,決定哪些要,哪些不要? 總覺得這個概念好熟悉,稍微轉化一下,其實和許多道理是相呼應的,例如:投入創業至今,我發現丟掉東西的確比留下難多了,我曾經待過兩間新創公司,一個是要設計出零到九十九歲都愛用的生活平台,另一個是想蒐羅所有類型的創作者,兩間公司都久久沒有起色,他們不願意去篩選掉不適合的客戶,描繪出目標客群具體的樣子,妄想一次就讓所有人愛上他們的產品。又,你當然可以握著所有自己絞盡腦汁想出的好點子不放,並且把它們都擠在同一個產品上,但如此一來,不僅開發團隊會很累,更重要的是這個產品很可能是個四不像,你無法針對一個特定族群的人發出訊號,告訴他們嘿!這是專門為你們設計的, 有任何意見請告訴我,他們八成不會意識到這個產品是為他們做的,因為八成的功能都不是他們最需要的,再說,過多的功能會讓介面無可避免的更複雜,使用者打退堂鼓的機率大增,縱使有使用者真的開始使用了,你也很難釐清到底是哪個功能(還是哪幾個功能的組合)讓他著迷... 現在問我的話,我會說只要把那件最核心的"一件事"做好就好了,所有的功能都是為了讓那件事做得更棒,加越多可有可無的功能只會讓自己迷失,我承認很多時候這不簡單(我的公司塔圖, 整整一年都在"丟"東西),但絕對必要,君不見ipad 就是拿掉了許多消費者不在意的功能,才成就了這項革命性裝置的嗎。


這個道理不僅用在創業上,過生活皆然,人生最高明的是「留白」及說不」,也是篩選的工夫,過濾掉那些不必要的爭辯、其實可以推掉的事買了也沒時間看的書可有可無的應酬不必深交的人、無須在意的話、只為了心安而帶的行李,真的很難,每天一睜開眼睛這些抉擇就四面八方湧來,常常會逼得你只用下意識去做決定,但持續努力去練習,換來的是每天的生活都很簡單覺得每件事都很有意義就寢時很平靜。

最近在讀王文華的Life 2.0 - 我的樂活人生,他所謂的Life 2.0就是3個S - Simple、Small、Sustainable,隱含了相似的人生哲學,他在序言裡面說到:「有留白,才能看得到重點。我終於承認,我不是超人。我無法做每一件想做的事、愛每一個想愛的人。過去,所有的人和事都是流水年華、浮光掠影。現在,我只能選擇和一個人、一件事,培養有意義的關係」。看!人生處處都要篩選,因為資源永遠有限、慾望永遠無窮。我這個月開始練習這樣的篩選,我管它叫"生活減重運動",拿掉生活中那些多餘的重量,腳步才能輕快,才能專注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人、事、物,在這波運動中,我很自然地戒掉了持續十年的熬夜,因為我發現晚睡是注意力和記憶力衰退的主因,而且如果貪圖夜晚工作的安靜,那麼一大清早起來做,效果也是相同的。或許你並非創業者,公司的產品哪些功能要、哪些不要你並沒有權決定,但面對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有責任要當個好的"策展人,請儘可能好好做每一次的篩選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